夏志华1 郭中子2 欧琛3
(1徐州师范大学;2天津外国语学院;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班”于2009年7月6日至12日成功举办。来自德国及国内26个省市的近百名学员参加了本次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此次研修班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秋武教授主持,另邀请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林茂灿教授、加拿大Victoria大学林华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梁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吉生教授、德国Dresden工业大学丁红卫博士等共同主讲。
研修班共开设20次讲座,其中语音学10讲、音系学10讲,讲座设置科学合理,形成从语音学到音系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研修班的办班宗旨:1)系统性,系统讲授了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 2)前沿性,反映了当今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的最新现状及发展趋向;3)本土化,尽可能把西方语音学和音系学理论与汉语语音研究相结合,探讨西方理论在汉语应用中的方法和问题。
语音学板块:
梁洁教授从印象语音学到实验语音学的发展谈起,讲解了人的感知与听觉以及从二语习得看汉语声调与语调的损伤等问题。梁教授指出语音研究在语音教学、言语处理、言语矫正、以及语言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极其广泛。由于语音学内部各分支学科关系日益密切,以及语音学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关系日趋紧密,当代语音研究的发展前景广阔,充满活力。
丁红卫博士从声音的本质入手论及语音学在言语工程中的应用,列举了大量语音学在语音识别研究中应用的事例,使学员们感受到语音学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以及语音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另外,丁博士就语音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讲解,其中有频谱图与语图的识别方法、元音和辅音声学特征的描写等。学习和掌握这些语音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无疑将有助于学员们今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林茂灿教授从罗常培先生对中国语音学的贡献谈起,就汉语疑问语调及陈述语调的音系特征描写模式、汉语语调对声调作用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此类研究在语调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阐述。
音系学板块:
林华教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生成音系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进行了讲解,并对自主音段音系学、二语习得的语音与音系研究等问题进行了阐释。此外,林教授还结合汉语声调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调素论以及用调素论来模拟普通话声调和变调的完整音系模型,充分展示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研究方法的治学理念和态度。
张吉生教授首先系统介绍了词汇音系学理论及应用,使学员们了解到构词过程中形态和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音系分析方法。在介绍特征几何理论时,张教授通过举例和形象的图解,使学员们认识到音系特征是通过分成若干不同上位节点的特征群方式组织成的一个有层级的结构体。
马秋武教授的首场讲座就使人耳目一新,在国内首次阐释了根据音系学的产生过程以及最新发展,强调根据音系学应当受到重视。虽然优选论的出现使这一理论没能在提出后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当优选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根据音系学进行重新审视,发现优选论的很多内容源自根据音系学,而且当代优选论甚至整个音系学的走向都与其相关。在随后的讲座中,马教授详细讲解了优选论的基本原则与理论构想,带领学员们用抽象且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型解读人类语言,其中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的优选论解释,让学员们又一次体会到用科学的理论解读我们身边语言的美妙之处。马教授的第四场讲座指引学员们学习最前沿的音系学理论――候选项链理论,并针对这一理论在汉语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除了一系列讲座之外,研修班还为学员们开设了专业语音分析软件的培训课程和学术论文的交流活动。在学术沙龙讨论中,专家就学员们已经着手的科研工作给予指导,并为学员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七天系统丰富的研修班课程,使学员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修班使他们拓宽了眼界,开阔了思路,掌握了实践操作技巧,提高了宏观把握能力,可谓受益匪浅。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同济大学在国内语音研究领域中的强势地位,而且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语音学研究的发展,提升其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为中国的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