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院文汇楼218教室举办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列讲座。Webster是国际知名的功能语言学家,香港城市大学汉语、翻译及语言学系教授,“韩礼德语言研究人工智能应用中心”主任。目前,他已出版多部专著,发表论文百余篇,并主持编纂了《韩礼德文集》等20多部文集。
Webster教授主讲的系列讲座共历时7天,他分别从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讲述了:一、从聚合、层次、概率、符号、社会、多模态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语言为什么是系统的和功能的;二、以奥巴马的欢迎词和胡锦涛的演讲词为例,解释了语言的三种意义在小句中是如何实现的;三、讨论了小句构成语篇的七个要素: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目的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 (informativeness)、情景性(situationality)、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四、介绍了修辞结构理论,通过分析小句层次和它之上的语篇组成单位,探讨如何构建意义。以不同语篇为例,采用修辞结构理论图解分析语篇,语篇结构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五、应用修辞结构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小句衔接理论,构建了视觉语义学(visual semantics)理论框架,并与韩礼德中心研发的将语篇研究视觉化的软件Tagger结合,对语篇的研究从词汇语法转移到“篇章组织”(texture)和“宏观组织”(architecture),探索视觉与语义之间的互动关系;六、以英语、汉语语篇为例,从系统功能角度阐述了科学语言特点的演变,并从语义和语法角度谈语法隐喻在科学语言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Webster教授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热烈,每节课后,他都认真、幽默而富有启发地解答师生提出的各种问题。Webster教授提供了语篇分析的新视角,为多模态话语研究,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30多名师生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学习,他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张德禄对这次系列讲座做了精彩点评,他说聆听Webster教授的讲解不仅是能学到知识,更是莫大的享受。他勉励大家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深入体会Webster教授缜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