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对我院承办的国际韵律大会进行了专题报告,现全文转载如下(链接:http://www.csstoday.net/Item/14687.aspx)
工程技术手段推动韵律研究
第六届国际韵律大会在沪召开
2012年05月25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25日第308期
5月22―25日,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国际韵律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真实世界中的韵律:理解和探索人的韵律行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专家学者与会。
言语韵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和语音学、话语分析、语义学和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声学、语音合成与识别、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言语治疗、语言教学等学科。随着全球言语工程和人机交互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韵律研究已渗透到科研的各个领域。参会的国内外学者以多元视角,对韵律合成技术、韵律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韵律层级的构建和实现等问题进行了跨学科探讨。
据悉,言语工程技术、计算机处理能力和语音分析手段直接推动了韵律研究的快速发展。目前,韵律研究主要围绕大规模语音数据库的韵律标注工具、情感韵律研究、韵律的合成技术、语言习得中的韵律研究、语言内部的韵律特征差异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掌握自然话语的韵律结构和韵律成分的组构规则,有助于提高语音合成和识别技术,也有助于深入探讨韵律在大脑中的加工过程。
据会议主办方介绍,前五届国际韵律大会分别在法国、日本、德国、巴西、美国举办。此次会议同时也是同济大学建校105周年暨工科成立100周年重要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