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资格论文、专题报告会、公开课等一系列教授资格答辩程序的严格评审,日前,我院英语系丁红卫副教授成功获得了德国著名高校德累斯顿大学的教授资格。
丁红卫老师长期从事跨学科的语音学研究,2000年以优异成绩在德国德累斯顿大学获得了语言学哲学博士学位(Dr. phil.),在德期间曾参与并主持多项德国国家及欧盟等重大纵向项目,以及西门子、奔驰等著名企业的横向项目,并为研究生开设了语音合成等专业必修课。作为上海市引进人才,丁红卫老师于2009年赴同济工作,受聘为英语系副教授。不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科学研究,她都尽快地适应了国内学术新环境,并迅速脱颖而出,发挥了极强的学术科研潜能,在同济工作至今已发表多篇被SCI、EI、IEEE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获得国家社科、上海市哲学社科、浦江人才等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此外,她积极投身于外语学科建设中,协助学院打造了国内一流的语音实验室,为培养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通过她的积极奔走与精心组织,世界语音学界影响最大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第六届国际韵律大会”由我校成功主办,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语音学研究的国际地位。同时,她也为学院引进高端外国专家、输送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U Dresden)是德国乃至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工科大学之一。作为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德国最重要的九所工业大学联合)成员之一,在德国以及国际上都享有盛誉。2012年入选第二阶段德国“精英大学”,也是我校校际合作伙伴高校之一。作为文科学者,丁老师获得该校电子工程系的工程博士教授资格(Dr.-Ing. habil.),这是对她在语音学和言语科技方面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肯定,也充分体现了语言学与工程技术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语音技术(包括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外语口语自动测试、机器翻译等)离不开语言学理论的指导,而语音技术又能成为验证语言学理论的工具,并为语言学研究提供定量分析的手段。工程学科与语言学科相结合也体现了理工科大学外语学院语言学学科的特色。
借此,我们向丁红卫老师表示祝贺,也希望她进一步发挥优势,为我校卓越人才跨学科联合培养以及学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