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一次高质量的专业对话――记“德语翻译专业硕士(MTI)教学研讨会”

时间:2013-11-04浏览:1790设置

20131029,同济大学德语翻译专业硕士(MTI)教学研讨会在外国语学院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建斌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的王京平教授,同济大学的王颖频教授为德语系师生做了翻译教学方面的专题报告,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卫茂平教授和谢建文教授,复旦大学的魏育青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宋健飞教授以及在上海理工大学德国中心工作的资深翻译周卫东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

中国矿业大学的王京平教授做了题为功能翻译理论与MTI的教学构思的报告。她为大家分别介绍了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行为理论,目的论,文本理论和功能加忠诚理论,并将该理论与学生翻译实践相结合,展示了中国矿大德语专业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翻译案例,以此分析理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王京平教授的报告强调了功能翻译理论中的交际功能,给MTI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引发了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建斌教授做了从不同角度评估口译质量的报告。王建斌教授是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的成员,曾多次担任中德重要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其中包括中国前总理朱?基,现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作为AIIC的成员,王建斌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进入AIIC的条件。为所有怀有口译梦想的学子树立了一个目标。之后,王建斌教授重点介绍了评判译员翻译质量好坏的标准以及保证口译质量的关键意义。王建斌教授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一个口译员的任务,他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总结了口译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阻碍,并且传授了一些小窍门。最后,王教授总结了怎样算是好的口译。王建斌教授的幽默风趣和平易近人再加上其丰富的实战经验给在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东道主同济大学德语系的代表,王颖频教授就顺应论对翻译及翻译教学的启示做了专题报告。王老师首先向在座师生介绍了顺应论的大致内容,接着具体介绍了在顺应论基础上的具体课程安排:从理论研究,到具体的使用顺应论进行翻译作品的分析,再到让同学们在翻译过程中学会使用顺应理论。之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老师各抒己见,德语翻译专业的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到总结性的讨论当中,师生之间就翻译、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教学纷纷交换意见,使本次研讨会达到了高潮。

本次研讨会系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外国语学院德语翻译硕士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探讨德语翻译硕士培养问题的一次成功尝试,与会的所有师生都积极参与了讨论,共同为德语MTI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力求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