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Hirst教授首先从语言的韵律分析开始,指出韵律对人类交流的影响,介绍了韵律标注的基本方法,列举了以韵律为尺度对不同语言进行了类型学划分,进而推出快速分析标注不同语言的自动标注工具。Daniel Hirst教授以自己线性辨别分析实验为例,发现人们对不同语言以及不同性别发音人的预测会有所不同,进而提出了“Does Lexical Tone Restrict The Paralinguistic Use of Pitch?”的问题。随后,我院师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与问题,积极与教授交流探讨。Daniel Hirst教授言谈诙谐幽默,学术观点丰厚深刻,极具启发性,在场师生获益匪浅。
Daniel Hirst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言语韵律和音系学,是当今国际言语韵律研究领域的首席权威。其在语言韵律、音系学和言语工程等方面开展了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的独创性研究。是“语调国际标音系统”(INTSINT)和自动分析语言韵律软件(Momel)的创始人,该软件均可与全球通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紧密结合,并已成为全世界语音学者研究言语科技和语音技术开发的最重要工具。在国际语言学的顶级学术期刊上(比如Linguistics, Phonetica, Journal of Semantics, Phonology, Mind and Language, Linguistic Inquiry, Speech Communication) 发表了大量论文,同时主持多个欧盟及其他地区重大高端科研项目,负责编辑了第一本非线性音系学专著,并负责编辑了关于世界上主要20 种语言语调的研究著作。在很多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是Speech Prosody (国际言语韵律) 学术组织的创始人,并一直担任主席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