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外语学者论坛之七十五】发音动作、音节结构与藏语声调起源
讲座题目:发音动作、音节结构与藏语声调起源
讲座时间: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下午3:30-5:00
讲座地点:外国语学院同文楼二楼报告厅(214室)
讲 座 人:胡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
讲座人介绍
胡方,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学专业文学学士(1995),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学系语音学专业哲学博士(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语言研究所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讲座内容简介
本讲座内容基于作者的学术论文《发音动作、音节结构与藏语声调起源》,文章考察拉萨藏语声调。拉萨是个毫无疑问的声调语言,但即使如此,学者们对于拉萨有多少个声调也是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参见:瞿霭堂 1981)。本文采用电磁发音仪(EMA, the Carstens AG500 system)采集了三名拉萨发音人的发音与声音数据,详细调查发音动作、音节结构与声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了高低是拉萨无可争议的声调特征之外,拉萨藏语的声调调型与拉萨的四类音节结构密切相关。同时,声调与音节首辅音、元音之间的发音动作协同关系表明:从音节内的不同发音动作之间的时间结构关系上看,声调就象是一个额外的音节首辅音;也就是说,作为所谓“超音段”的声调,与复辅音一样,也是音节复杂性之一种,而从非声调语言到声调语言的发展,就是从一种音节复杂性发展成为另一种音节复杂性。
请各年级、各专业研究生务必准时参加,也欢迎广大学友参与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