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外语学者论坛之九十二】
题目:谈谈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时间: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上午9:00-11:00
地点:外国语学院 同文楼二楼报告厅(214室)
嘉宾:张谊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内容介绍
首先对当前汉语语法化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介绍。然后结合本人的研究,对语篇交际的语用因素、人类认知的心理因素、语言接触的社会因素、语言互动的内部因素等四方面的语法化动因进行讲解。进而对相邻句位、泛化、隐喻、类推、和谐、语境吸收、分界改变、重新分析、竞争更新、叠加强化10种语法化机制加以介绍。
讲座嘉宾介绍
张谊生,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人文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汉语言文字学科博士点带头人,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尤其是与汉语虚词有关的语法化现象以及当代汉语虚词演化规律和新兴的词汇化现象。出版著作《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现代汉语副词探索》、《现代汉语副词分析》、《助词与相关格式》、《与汉语虚词相关的语法化现象研究》、《介词的演变、转化及其句式》等。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CSSCI类54篇、《中国语文》7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项目《面向应用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演化趋势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程度副词的生成、演化及其当代功能扩展的新趋势研究》;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汉语副词的性质、功能与发展》、《介词演化的规律、机制及其句法后果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的发展演化》、《当代汉语流行构式研究》。科研曾先后五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执教高校“现代汉语”、“汉语虚词研究”、“英汉语法比较”、“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研究”等课程20多年。主编高校教材《现代汉语》及《现代汉语练习与参考》。主持的“现代汉语”被评为2010年度上海市精品课程。已培养汉语语法学和对外汉语语法研究的硕士研究生81名(含在读)、博士研究生18名(含国际学生)。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已有五位获评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奖。
请各年级、各专业研究生务必准时参加,也欢迎广大学友参与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