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前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公示,我院德语系吴建广教授荣获三等奖,以表彰其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德意志浪漫精神与哲学诠释学》。
德意志精神在近现代的独特性不在于启蒙思潮,而基于浪漫精神,艾克哈特、路德、哈曼、莱辛、歌德、诺瓦利斯、艾兴多夫、谢林、黑格尔、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是德意志精神的代言人。唯有在浪漫传统中才能准确理解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启蒙思潮并非德意志精神之主流,吴建广教授在论文中打通了文史哲的界线,以跨学科的方法论证了这一命题。更为重要的是,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本主义神话逐渐走向幻灭与崩溃;与此相对立的德意志浪漫精神拒绝人本主义-启蒙思潮将人视为世界及万物之主宰的理念,而是把人放置在一个谦卑的地位,用“内在之耳”顺从倾听自然秩序的声音,在倾听中感应、理解和顺应整全性真理,即自然秩序。
吴建广教授的研究成果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一方面,在学理上以浪漫精神为历史性线索,论证哲学诠释学的共时特征,有助于我们精准地定位并理解哲学诠释学,同时从哲学诠释学立场反观并重新认识与理解德意志浪漫精神及其传统脉络。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物的生存因人本主义-启蒙思潮的无限扩张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反思与批判人本主义-启蒙思潮的同时,重构并弘扬德意志浪漫精神及哲学诠释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