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答辩时间原则上要求每篇博士论文不应少于两个半小时。预答辩结束后,论文经修改可进入博士论文隐名预评审程序。隐名预评审专家应是预答辩委员会之外的教授博导。隐名预评审通过后,博士生需将论文分别提交给答辩委员会委员(即预答辩委员会委员),经答辩委员会委员书面同意后,方可进入正式答辩程序。
周六一天共举办了三场预答辩,丁肇芬、雷茜、王婷三位博士生分别向各自的预答辩委员会陈述了学位论文的情况。预答辩委员会委员们专家们尽心尽力就其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审查,着重检查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创新成果及创新水平、论文工作量等,并当场为学生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并提出了积极有益地改进建议。
预答辩的结果不直接影响论文的通过与否,因此预答辩委员可以放心地提出自己对论文的看法和观点。三场预答辩现场学术气氛高涨、预答辩委员们逻辑缜密、思路清晰,问题犀利;预答辩的学生也充分表达和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预答辩专家们就学术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倾心听取意见和批评,虚心受教、认真领悟。
本次预答辩的成功举行为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进一步凝炼了思想,指正了方向,旨在提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好论文质量关,减少了正式答辩环节的压力。预答辩过程中博士生各自的导师也全程亲身参与,换种角度了解了学生学位论文的水平与不足,更可为学生下一步论文修改与完善起到良好地督促作用,大部分在读博士与硕士旁听了此次预答辩,他们会后都纷纷表示触动很大、获益匪浅,对他们今后自己论文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