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会
圆满落幕
7月15日下午,“2016年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会”闭幕式在同文楼214多功能厅举行。闭幕式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马秋武教授主持,国际语料库及评测技术合作与标准化委员会主席、欧洲“韵律三兄弟”之一、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Dafydd Gibbon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冯胜利教授和前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专家Jeroen van de Weijer教授出席了闭幕式。
闭幕式以一段长约2分钟的短片开始,回顾了研修会7天的各种活动及花絮。接着是与会主讲嘉宾与学员互动环节。南京大学董惠颖同学首先发言,她说她从大二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语言学研究志趣,为了学习更多的语言学知识,拓宽视野,她一有机会就去参加国内外语言学研修班。这次来到这里,与各位专家和学员交流令她感到兴奋。暑假后,她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学位。这次研修会的学习对她影响很大,无疑会有助于她今后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接着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吴会芹教授发言。吴教授是从事形式句法研究的,并已在自己的学术和教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这次来到这里参加研修会仅仅是出于一颗对学术热爱的心。她说在这次研修会上,她从各位专家的讲座中得到了许多的灵感。回去之后,会将这些灵感和自己所做的研究结合起来,期待更多更新的成果产生。郑占国教授是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这次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会,他在发言中代表所有学员向讲座专家和积极筹备这次研修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了感谢之情,并表示非常开心有机会和各位学员在这里一起听课一起学习。
冯胜利教授代表主讲专家发言,他提到自己虽然是以主讲专家的身份出席这次研修会,但在其他专家的讲座中以及在与学员交流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不少启发,并希望在座的学员可以参与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共同为解释汉语韵律句法现象,揭示其中的规律而努力。冯教授说,只有爱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才可以把这项研究做得更好。他希望这次研修会可以使学员们对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的喜欢变为一种爱,并期待我们研修班中将来有世界级的语言学家出现。最后,冯教授应学员们邀请朗诵了叶挺的著名诗歌《囚歌》,向大家充分展示了汉语韵律的魅力。同时,学员们也从冯教授朗诵过程中对诗歌字里行间的拿捏上,体会到了他对汉语韵律透彻的理解和对韵律句法研究深深的爱。
接着,马秋武教授代表筹划和组织这次研修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发言,他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2009年第一期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会举办的缘由。全国语音学学术研讨会于上世纪90年代创设,前面很多届会议的举办地一直没有离开过京津地区,故有“语音学会议不出京津”之说。马秋武教授2008年应聘到上海工作。临行前,我国老一代语音学家、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林茂灿先生曾嘱托他,希望他能为推动中国南方的语音学研究做些工作。为此,马秋武教授于2009年在同济大学组织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研修班”。林茂灿先生当时已到耄耋之年,仍前来上海出席第一期研修班开闭幕式,并为学员做了两场精彩报告。在2009年、2011年成功举办两次百人以上的研修班的基础上,同济大学又于2012年5月主办了“中国语音学学术月”,相继举办了“第六届国际韵律大会”、“第十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和“第三届语言声调国际研讨会”三个语音学系列会议。现在,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已遍布全国,年轻一代学子健康成长,逐渐成为了我国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的中流砥柱。
最后是向与会学员颁发结业仪式,仪式由马秋武教授主持,结业证书由Gibbon教授、冯胜利教授、van de Weijer教授三位主讲专家分别颁发给每一位学员,并与证书获得者合影留念。这是对每一位学员七天来所付出辛苦的肯定与回报。希望与会的每一位学员都能将在此次研修会中得到的启发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研究中去,将国内的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最后,用郑占国教授的话来为这一期研修会做一个总结。在座的学员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正在求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也有成果丰硕的教授和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我们将来或许在这条语音研究的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但无论怎样,也不要忘记:2016年的7月9日到15日,我们出于同样的热情,为了同样的目的走到一起,在同济生活、在同济学习,共同度过了充实丰富、令人难忘的七个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