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学术英语医学教材建设虚拟教研室活动

时间:2025-11-03浏览:10设置

      2025年10月30日晚,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本研贯通学术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活动。本次研讨主题为“新医科背景下学术英语医学教材建设”,汇聚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高密度的思想碰撞,深入探讨在“新医科”战略引领下,医学院校英语教材建设的挑战、创新与未来路径。会议由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蓓蕾副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致开幕辞。

      在致辞中,吴赟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学术英语在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她强调,在全球化的科研环境下,学术英语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医学人才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能力,教材建设是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基石。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全国医学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卢凤香教授以 “通用筑基 + 学术提能” 为核心框架,系统分享了首医大历时二十年探索形成的大学英语EMP教学体系。卢教授生动地阐释了 “两个层次、三个阶段” 的课程结构:“通用技能”课程,衔接专业的“桥梁课”以及“专业学术技能”课程,实现从“走近医学”到“走进医学”的升华,实现“医文交融”。

      卢教授展示了首医大从纸质教材、慕课到AI课程的教学资源演进之路,重点介绍了全国首批AI课程“医学与术语” ,旨在实现从“知识传授”到“思维引导与个性化陪伴”的教学范式变革。

      接下来,同济大学黄立鹤教授从 “语言与健康” 这一前沿交叉领域切入,强调了医学英语教学在“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广阔前景。黄教授主编的的新医科英语系列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其核心设计理念是 “话语体裁与行业实践融合”。该套教材基于“批评性体裁分析”理论,引导学生超越传统的语篇分析,关注语篇互文性、专业实践和文化价值。教材通过设计如病例撰写、医学科普海报设计、新药临床评估建议等高度仿真的任务,构建了从“文本层”到“文化价值层”的四层递进学习模型,全方位培养医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的英语交际能力、逻辑思维与人文素养。

      随后,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孙庆祥副教授分享了 “新医科多维医学英语系列教材” 的建设经验。他提出,医学英语不应是零散的课程,而应是一个系统性、多层次、有机统一的课程群,教材建设必须与课程同步。该系列教材清晰规划了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医学术语为基石,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为核心知识载体,最终以医学英语写作为高阶输出目标,实现了从工具掌握、知识输入到综合应用的能力跃迁。孙教授特别提到,近期复旦大学已成功获批医学英语微专业,为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开辟了新通道。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陈琦副教授聚焦研究生学术写作,分享了 《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会议交流(医学)》 教材的编写理念,即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式学习。针对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实际困惑,团队采用 “1+8+3+N” 的语料库模式,通过大量的论文语料输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探讨解决论文写作中的真问题,最终完成研究提案撰写。她也表达了纸质教材面临的挑战以及向“智能教材”转型升级的设想。

      会议最后,卢凤香教授用 “全方位、高站位、体系化、实践强、有成效” 五个关键词总结了本次研讨会。她指出,本次研讨不仅为医学英语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更激励着所有在医学英语教育领域耕耘的教师,共同为医学生的成功职业生涯铺路搭桥。

      此次虚拟教研室活动不仅促进了医学英语课程教改的经验交流,更明确了医学英语教学与教材建设系统化、数智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将有力推进新医科卓越人才培养,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