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同济大学召开科研工作大会。会上评选并表彰 “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团队)和先进个人。我院荣获同济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郑春荣“德国研究智库”团队荣获同济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团队称号,张德禄、吴贇两位老师荣获同济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大会交流环节,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贇作为文科学院代表,以《凝心聚力十三五:外国语学院的守正与创新》为题,介绍外国语学院“十三五”期间科研工作推进情况及所取成效。
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颠覆性变化和新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颠覆性挑战,外国语学院凝心聚力,坚持“守正”与“创新”,既立足基础理论、传统的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又不断改革和创新,进步大、突破多、转型升级快。
“十三五”期间,我院教师在CSSCI、SSCI、A&HCI索引期刊同比增加91.2%,同济A类论文增加134.5%,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社科项目以及中央部委项目增加43.6%,其中, 2019与2020连续两年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获批7项,立项数列全国第二。重大项目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都是从0到1的突破。张德禄教授的专著获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百余篇咨政报告被国家领导、中办、各部委及上海市采纳,其中3篇获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性批示。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科学研究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成立 “国家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中心” 等8个研究中心,建设德国及欧洲研究高端智库,开展中国特色话语翻译传播,投身认知障碍老年人、自闭症和听障儿童等特殊人群语言障碍研究与康复服务,开展“外语+”科学普及与行业人才培训,多维度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五年间,我院主办、承办重要会议30余场,其中 “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翻译与传播研讨会”“多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全球语言治理论坛”及“多模态与特殊人群话语研究求索论坛”等引领性高端学术会议,开创多学科交叉研讨,政府部门与学者团队共商共建的新格局,大大提升了同济外语的社会声誉。
科学研究也意味着躬身社会,奉献爱心。五年来,学院为“进博会”等重要国际活动选派外语志愿者近千人次,“手拉手”“拾忆”和“知音”等学以致用的志愿服务项目获社会一致好评,“手拉手”爱心助残志愿项目2020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和第二届“奉献杯”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站在十三五的终点,迎接十四五,面对新时代和新要求,学院将一如既往,坚持守正与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服务同济的双一流建设。同时,学院也将锐意变革,秉承“教学立本、科研为重、彰显特色、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培养“精语言,通文理,融中外”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在语言学、翻译学、区域国别、文学、比较文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上,既坚持传统本体研究,又推进协同创新与学科交叉,以思想的创新与传承为依归,将有组织的科研与自由探索相结合,同时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锤炼同济特色,谱写新的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