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午,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学课程思政专题会议在同文楼111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副院长董琇主持,德语系主任赵劲、副主任郭屹炜、英语系主任魏耀章、日语系副主任时晓阳、教学协理胡琪、教务科曹莉军、王旖赉、杨曜婷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董琇副院长简要介绍了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并与德语、英语、日语三系负责人就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核心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研讨。随后,董琇副院长对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落实进行部署,要求各系所在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交流会,鼓励各系所树立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的典范,邀请教学突出以及成功立项课程思政项目的老师与大家交流,通过常态化的机制,定期讨论教学模式和具体经验,并在5月前完善本科专业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补充,在课程总体目标以及每周教学内容等方面进一步凸显课程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教学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院外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会后各系所按照会议精神,于4月12日、4月13日、4月26日分头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和研讨交流会。
日语系由王红莉老师做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王老师指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具体根据学习进度,可进行系统化、阶段化、有层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教学。
德语系黄崇岭老师结合其在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申报中的经验,分享了探索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整体建设问题的思考。建议老师们形成团队合力,认真对待,积极动脑,时时挖掘自己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
英语系主任魏耀章老师以自己教授的本科课程为例,与大家进行了“思辨能力与课程思政”的专题探讨。讨论了如何凝练有专业普适性和课程独特性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
德国问题研究所任课教师进行了课程思政集中研讨,具体研讨新文科背景下国别区域课程及人才培养的优化,伍慧萍老师、郭婧老师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大家普遍认为,应通过国别区域课程思政,培养青年学生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自觉,提升其对外交往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外国语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为立足点,通过新文科技术手段的运用,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价值引领,强调学风建设,培养文化自信,促进外国语学院各专业学科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