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院长与你面对面沙龙在同文楼216火热举行。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贇、党委副书记徐伟铖、学工办主任李小蜜出席活动,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通过腾讯会议参加此次沙龙。沙龙中,老师们与同学们围绕外语人的学术科研、职业规划进行了交流。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关于论文写作、科研方法、专业素养、求职方向等方面的困惑和焦虑,吴贇院长结合自己的科研之路和职业发展,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
大处着眼,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在解答同学们的学业疑惑时,吴贇院长以“学术研究要怎么做”为着眼点,指出做研究最重要的是找到研究问题,应多着眼于国家的角度,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不局限于自己的兴趣,多想国家发展需要什么,外语需要什么,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如此才是有价值的学术研究。
广泛阅读,方能讲好中国故事。吴贇院长建议大家多读书,多积累,不仅要阅读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更要阅读哲学、历史、社会学等书籍,通过阅读认识社会,拓展视野,打实基础。她强调,外语人要打磨好自身语言能力,同时,应了解语言背后的多元文明、社会机制、民俗习惯,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做好中国智库。这是外语人应有的家国情怀!
精进历练,尝试职业的多种可能。在解答同学们有关职业发展规划的问题时,吴贇院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日常工作实际,指出语言专业的职业发展空间是非常宽广的,不应局限于做翻译、当教师等,并鼓励大家在择业就业时积极尝试,给自己多一点可能性。她强调,大家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须锻炼为人处事的能力,学术与实践并举,注重培养综合素质,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永葆激情,面对生活的种种焦虑。吴院长与同学们分享了她的座右铭——“大勇之人,随遇而安,所到之处,皆是故乡”,她鼓励同学们做生活的“大勇之人”,保持开阔的胸襟气魄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困惑与焦虑代表着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更应报之以激情和坚定!带着从容不迫的心态享受生活点滴,便可在重压之下厚积薄发,收获成长,寻觅人生的意义。年轻不应该属于安逸,要勤于思索,勇于革新,不惧改变,拥抱未知。
此外,线上参会的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也积极互动,并就“以英文作为未来职业方向,除语言专业素质外,还需培养何种能力”等问题进行提问。吴贇院长认为,外语本身是很重要的,不能仅将外语视为一种工具。她建议,同学们在大学本科阶段要多读书,拓宽自身文化视野与知识结构,培养跨学科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最后吴贇院长和徐伟铖副书记表达了对同学们美好前景的祝愿。经过此次交流,两院学生均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将积极拓展视野,不断尝试探索各种可能性,为学业和就业做足准备,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