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25日外国语学院开展师生座谈会,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后,6月8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再次召开专家学者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指示精神,讨论外语学科加强和改进国际能力建设的思路与举措。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谭晓赟主持会议,各系部学科带头人及师生代表出席。
谭晓赟指出,此次集中研讨是学院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学院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落实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希望同济外语人能群策群力,找准自身定位,找到精准受众,讲好中国故事。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总书记的讲话交流心得体会,为同济大学和同济外语学科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献计献策,畅所欲言。德语系吴建广教授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转折点上,外语学科的学术研究应回归本己立场,坚持中国本心,引导学术取向和走向,将目前科研活动散兵游勇、各说各话的局面转化为有组织、有方向的科研探索。英语系陈琳教授强调,外语学科需转变中国文化和中国研究的方向,要以中国文化与话语的国际传播为中心,构建基于国际传播的外语学科建设新体系,凝练学科新方向。英语系李梅教授认为,教学方面应将教学课程注入传播的内容中,进行精准化传播。英语系沈骑教授建议在外语学科中增设国际传播学二级学科方向,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资源库,成立可统筹多方传播力量的实体机构,为提高同济国际传播能力而服务。德研所郑春荣教授提出应贯通本硕博培养体系,重点建设国别区域研究二级学科;整理国际传播双语案例集,建设中德关系可视化数据库,以及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和在国外媒体发声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培养留学生的国际沟通能力,并吸纳国外政要人才。其他与会教师也结合自身科研和工作,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院长吴贇教授做总结发言。她指出,提高外语学科国际传播能力必须基于同济,立足外语,这既要从科研理论上调整研究方向,也要从实践中扩大辐射范围,多方位发动全院教师,凝心聚力,发现真问题,做出同济外语国际传播新特色。